The Lord of the Rings Series by J. R. R Tolkien
雖然一直說自己這篇是白寫...
但還是忍不住得繼續寫下去...
第二部曲:The Two Towers (雙城奇謀)
第二集電影好像是大家最喜歡的一集?似乎是因為戰爭的場景做的很成功,音效甚麼的很容易受矚目。而我覺得第二集書的內容精彩很多,因為除了Gandalf復活後法力增強外,Rohan和半獸人的戰爭寫得也比較很精采,再來就是Gullem出場後的劇情發展,讓人看得很緊張。不過第二集原著可是有一大堆和堡壘及地理相關的英文單字....查完後有時還是想像不出來托爾金描述的城堡長甚麼樣子...(而且我發現我真的是超級路癡,跟著地圖看故事還會迷路)。這部分還好有電影可以幫我補足,我覺得魔戒會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因為場景設計很美。不論是建築物還是服飾,除了採用書中的描述外,還增添了些華麗和美感,使視覺上飽受滿足。
不過劇情上還是剪掉一些內容,增加很多原著沒有的劇情,像是Pippin和Merry逃入Fangon Forest裡時,是直接遇上Treebeard,並和他商量請其他樹人幫忙Gandalf。Treebeard召集樹人商討後,大家經過同意要反抗Saruman。電影裡則是樹人不想干涉人類的事,Treebeard和小哈比人道歉後要送他們出森林,等他看見Saruman破壞大自然後的慘狀,才在憤怒下召集樹人來攻陷他。書中並沒有直接描寫樹人和Saruman的戰爭,而是藉由Treebeard的轉述讓讀者知道他們怎麼戰鬥,電影倒是演的有模有樣。
電影裡的Rohan國王Theoden是個愛民但頑固不冥的老人,他和Gandalf意見不合並執意帶領所有人前進Helm's Deep避難。旅途中曾遭到半獸人的攻擊,以至於Aragorn一個不小心摔下懸崖,這一段書中可是提都沒提到。而戰爭前夕時,由於士兵不敷使用,以致於小孩也必須上戰場,這裡也是電影多加的內容。書中的Theoden王的形像就比較和藹可親,也非常尊重Gandalf和Aragorn一行人。為了抗爭Saruman的要脅,書中前往Helm's Deep也是Gandalf同意的結果,但是前往的指有要打戰的士兵,婦女小孩依舊留在Rohan由王女Eowyn暫時治理。而電影裡在Saruman的僕人Grima的慫恿下,國王放逐了自己的姪子Eomer,一直到戰爭最後Gandalf才將之找回援助Rohan。書中則是在Gandalf破解Theoden身上受Grima的法術後,直接召見回來再一同前往Helm's Deep參與戰事。順帶一提,電影裡Aragorn騎的馬Brego,也沒出現在書中。Aragorn有自己的馬,第三部曲會出現,也不叫Brego。有意思的是確實有Brego這個名字,但是是Rohan歷史上的一個偉人,而不是一匹馬喔(所以看到這裡我笑了)!


而二部曲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,是托爾金筆下的Frodo和Sam天真純靜的情誼(終於講到他們了)。他們倆的純真和善良是Gollum早已背棄、遺忘的事物,使他無法理解也無法得到。而這份單純無邪也為黑暗邪惡的魔窟,點綴出純潔、乾淨的一刻。托爾金厲害的地方在於,他可以用好幾個不同的艱難詞彙描寫一個場面有多骯髒、不堪,但他只需要簡單的一個字就可以點出Frodo和Sam的純潔和愛。就像字彙本身,越是簡單的字就悅乾淨無邪。Gullum在魔戒裡一直是頗受爭議的角色,因為他善惡兼具,時常受到兩股力量的拉扯。這部分電影演得很白話,畫面中時常看到「兩個他」再對話就能明白。書中就沒有這麼白,反而是用他的過去和他及Frodo和Sam的互動看出這一塊(但還是會自言自語就是了)。他的形象和書中一樣,皮包骨像骷髏,冰冷如寒風,吃魚過活和說話嘶嘶聲之類的刻劃都成現在電影裡。但Gullum背叛Frodo的方式在電影裡可是完全改編,但這部份我要留著下一段講,雖然Gullum在第二部曲就背叛他們,電影卻在第三集才演到。
第三部曲:The Return of the King (王者再臨)
第三部曲是我覺得最精彩也是我最愛的一本,也是我三部電影我哭最多的一集。第三集電影沒多久就開始演Gandalf領著Theoden一行人去討伐Saruman。影片中的Saruman是在高塔上被Grima刺殺並跌落而死,不過原著進展到這理時Saruman還沒死,他只是被Gandalf打敗而喪失法力便逃回塔內。Gandalf保證他不會亂來後,才領往Minas Tirith。Saruman幾乎是在書中最後面,對哈比人施展報復未遂後,才被Grima背叛刺殺死亡。所以書中Pippin偷拿Saruman的水晶球是在前往Minas Tirith的路上發生的事,Gandalf才趕緊帶著他趕夜路先抵達。電影中則是他們回到Rohan後,Pippin趁大家熟睡時現場拿現場打開看,一切都發生完後,Gandalf才先帶他趕往Minas Tirith。所以電影還多加一段Gandalf離開後,Theoden還在猶豫要不要出兵援助Minas Tirith的Gondor人民。因為他本身並不樂意,即便身為Gondor王位繼承人的Aragorn幫他很多,他還是不想犧牲自己的人去打仗。最後則是在Pippin偷點烽火台求救援時,Theoden才答應出兵。書中的Theoden是討伐完Saruman後,直接帶兵前往Minas Tirith支援。我自己覺得他的形像在書裡比較親切、和藹,所以當我看到他戰死的部分時,心裡有點惋惜。

大家記不記得電影中有段Aragorn領著幽靈大軍打天下的畫面?電影中是他們前往Minas Tirith的路上,Elrond來拜訪Aragorn並把那「身為王者才可以用的劍」(這把劍來歷太長,我懶得打)交給他,再用Arwen放棄永生這件事要脅他去找那些亡魂。原著裡Aragorn和Frodo出發去Mordor銷毀魔戒時,劍就已經打好交給他。去拜訪亡魂也是因為Aragorn的遊俠夥伴們來找他,大家(順便帶上精靈和矮人)才一同去說服那些亡魂。中途Elrond沒再出現,不過書裡有提到那些北方遊俠帶著Arwen親自編織的Gondor旗幟,並稍稍提起Arwen似乎不會留在中土大陸,讓Aragorn的心上蒙上一層陰影。不過無論如何都成功說服那些亡魂為Gondor赴戰。後來我查到Aragorn在這部分的形象跟耶穌很像,以穿越亡魂為死亡的象徵,Aragorn和耶穌一樣體驗過死亡後才重見世界,這大概是托爾金精心設計的橋段。話說那段幽靈大軍公線半獸人的畫面真的超精彩!還有Legolas跳上長毛象的經典畫面!雖然不在書裡出現,但是看得好過癮喔!
回頭一看盡是幽靈!


抱著再也回不去的心情完成使命,卻成為拯救整個中土大陸的關鍵。

訂下婚約的Faramir和Eowyn
一路上力挺相伴的Legolas,Aragorn成王後還是一直待在他身邊輔佐。
回到Shire的四位哈比人,發現Shire的居民生活和眼光太過狹窄,都沒有發現外頭世界的重大變化,不過自己的身心靈變化可大了。經過萃煉和經驗後,四位哈比人的眼光已經不如以往的哈比人,而是成為獲得勇氣、堅毅、冒險精神的勇士。書中有提到他們回到Shire後還要再和Saruman打一場,聯合所有Shire的居民打退Saruman,此後獲得大家的尊敬和崇仰,Sam也是這樣獲得Rosie的芳心並結為夫妻。電影直接省略這一段,跳到他們回來後,Sam直接向Rosie求婚,後來一起住在Bilbo留給Frodo的哈比洞。
回家後為自己的光榮乾一杯。
實際狀況說不定是這樣!

Elrond也放下對女兒Arwen的愛,和Galadriel一行人行向西方。
Frodo和Sam最後的道別
回到Shire的Sam只輕輕道出「我回來了。」
後記
終於打完這長篇大論,一開始沒想到自己會打這麼多,沒想到越寫越起勁,還分上下篇咧。雖然小時候就已經跟著爸媽看過電影了(而且還是12小時的馬拉松!),不過兒時回憶容易流逝,究竟看了甚麼我也不太記得。最印象深刻的場面大概就是Aragorn領著一堆幽靈打仗、Frodo毀掉魔戒後搭船離開的畫面(以及,我爸看到Gollum撿起來掉到水中的Frodo時,對著我們說:「哇 ! 咕嚕好盡責喔 !」...)。現在回想起來,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挺厲害的,還可以坐這麼久。現在看這種一部將近四小時的電影,就是坐不住,一集暫停了差不多五次才看完…而且從早上看到晚上…媽啊!以前小時候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啊 ?而且看完三部電影....哽咽了好幾次,究竟是我哭點太低,還是也有人也跟我一樣這麼感動?認真覺得魔界如果翻拍成3D版本一定很嚇人!光是壯觀的場面就很精彩,戰場畫面甚麼得弄成3D應該會很精彩。不過我還是忠於原著,我依舊喜歡托爾金的筆風,和他精心設計的橋段,因為這些細緻的東西是電影無法呈現出來的。如果有人想挑戰英文小說,又同時喜歡這類奇幻元素的劇情,我非常推薦這部作品給大家!一開始我也覺得好像很難,感覺就是讀不完,可是真的看下去才知道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可怕。我也沒想到我也有這麼一天,居然可以拼完「魔戒三部曲」英文版,就這樣又完成了一個從小就希望但沒達到的願望。而且我很慶幸自己願意拼這一系列,因為當我看完真的收穫很多,鼓勵大家有興趣就來讀一下!
相關作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